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双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迟发性、进展性变性疾病,表现为黄斑区非感染性、非炎症性损伤,是发达地区50岁以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根据临床特征分为萎缩性和渗出性两型。

  (一)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诊断标准

  (l)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双眼发病。早期常无视力障碍,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双眼中心视力缓慢、进行性下降,程度相近,矫正视力不能改善,并伴有视物变形。

  (2)眼底主要表现m玻璃膜疣( Drusen)和RPE细胞的紊乱。

  (3)OCT提示RPE层由于下方玻璃膜疣的存在导致隆起呈波浪状。

  (4) FFA发现由于RPE紊乱导致窗样缺损的强荧光,其亮度随着背景荧光的变化而变化。软性玻璃膜疣可出现荧光着染或PED,硬性玻璃膜疣可引起宙样缺损(图4 -186)。

  


  2、治疗原则

  (1)早期萎缩性黄斑变性主要是通过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调整来预防视力的进一步下降,抗氧化剂的使用或许有一定作用。

  (2)视力严重丧失的患者建议适量使用抗氧化剂和验配低视力助视器。

  3.治愈标准 眼底病变停止进展,视力保持稳定。

  (二)渗出性黄斑变性

  1.诊断标准

  (l)患者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眼前黑影等不适,当出现视网膜下出血时,视力急剧下降。

  (2)眼底表现以视网膜下CNV的形成为特征,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灰黄色的CNV,伴有暗红色的出血,若出血量大可突破进入玻璃体腔。晚期在黄斑区视网膜下见瘢痕组织形成。

  (3)FFA表现为典型性与隐匿性两种类型。典型性CNV在造影的早期即可见边界清晰的CNV轮廓,呈花边样、绒球样、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新生血管进行性渗漏,形成局限性强荧光。隐匿性CNV是由于出血、渗出或色素 的改变导致对于CNV的形态、部位、范围识别困难,仅能通过新生血管渗漏的荧光或RPE下逐渐积成的荧光来确定有无CNV的存在。

  (4)ICGA可提供较FFA更多的CNV的信息,包括范围、大小、形态以及 CNV的活动性。

  (5)OCT可以清晰地显示CNV的部位及视网膜的绻发性改变,如水肿、出血等。

  2、治疗原则

  (l)激光治疗:对于CNV位于中心凹200μm以外的病灶可直接行TTT温热凝固。对于位于中心凹下的病灶可选择PDT治疗。

  (2)药物治疗:主要是抗VEGF类药物,包括Avastin或Lucentis,有利于新生血管的闭锁及黄斑水肿的消退。

  (3)手术治疗:过去曾行黄斑转位手术,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已逐渐被放弃。现有报道行黄斑瘢痕切除联合白体色素上皮移植术有一定疗效。

  3、治愈标准保留一定的视功能,视网膜出血、水肿吸收,CNV无渗漏或瘢痕化。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