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

  (一)病因

  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与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相同,但青光眼症状出现较晚,故外观无眼球扩大,此类青光眼与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有相似之隐匿过程,且临床难于区分,故我国将3岁后发生的先天性青光眼和30岁以前发生的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均归入青少年型青光眼。

  (二)症状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需要行多次的眼压眼底检查以确诊。

  1.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至一定程度可出现虹视、眼胀、头疼甚至恶心。

  2.眼压升高、波动较大。

  3.房角一般为宽角,虹膜附着位置较高,可有较多虹膜突以及色素沉着。

  4.青光眼性视野改变。

  5.眼底视盘C/D增大,双眼不对称,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

  6.部分患者的近视可因巩膜持续伸展而呈进行性。

  (三)治疗方法

  可按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原则治疗,但药物治疗反应差,手术效果不理想。早期患者可先行药物治疗或试行小梁切开或激光小梁成形术。多数患者属中晚期而需要做小梁切除或其他滤过手术。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