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一)病因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是一种先天遗传性小梁网或前房角发育不良,阻 碍了房水排出,而形成新生儿、婴幼儿青光眼。是先天性青光眼中多见的一型,无全身或眼部其他异常,常双眼发病。一般将3岁作为婴幼儿型青光眼和青少年型青光眼的分界线,因为3岁以后眼球基本上不再因眼压升高而扩张变大。
(二)症状
l.病史畏光、泪溢、眼睑痉挛的病史,家族史(同胞患有青光眼),妊娠期间母亲感染(风疹)以及出生史(是否产钳助产)。
2.临床表现和体征畏光、泪溢、眼睑痉挛是本病三大症状。
角膜增大,横径超过12mm;角膜水肿、混浊程度不一;有时可见到角膜内皮和后弹力层破裂,出现Haab线(位于角膜近中央部分呈典型的水平方向线纹,周边部线纹与角膜缘平行或成曲线状)(图4 -94、图4-95)。
前房变深
眼压升高
房角异常(单纯性小梁发育不良是婴幼儿型青光眼的发育缺陷)。
青光眼性视神经凹陷( C/D >0.3)。
巩膜扩张变薄,出现“蓝巩膜”外观。
眼球轴性增长(引起近视、散光)等。
(三)治疗方法
原则上应尽早手术:短期的药物治疗也是必需的,但婴幼儿对药物降压的效果差而且有一些不良副作用,故一般不作长期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方式:
1.房角切开术在西方是次手术为广泛的应用方法。
2.外路小梁切开术此手术与房角切开术效果相当,其优点在于对角膜混浊和(或)角膜直径大于13mm以上而无条件做房角切开者,可应用本术式。
3.小梁切除术常用于较晚期的婴幼儿型青光眼,方法与成人相同,但因患儿眼球增大,角膜缘半月带增宽及球壁变薄,手术难度大,应本着宁前勿后的原则。
4.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两种术式的联合为降低眼压提供了理论上的优点。
5.引流阀植入术可用于滤过手术失败者。
6.睫状体破坏行手术反复的滤过手术失败者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