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类型

  人工晶体的分类多种多样,各有其优缺点。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要需注意晶体光学直径的大小和晶体的材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几种晶体:

  折叠式人工晶体或推注式人工晶体

  手术时利用特殊的植入器进行植入,切口一般是2.8~3.2mm,不需要缝合,散光较小,恢复时间比硬性人工晶体更快一些,术后效果好,同时可防止后发障的形成。

  蓝光滤过式人工晶体
  
这是在软性晶体上增加了吸收紫外线及蓝光的功能,同时保护视网膜及黄斑免受光的辐射。术后能够接近人眼晶体25岁时的透光状态,无眩光或蓝视症的发生,还可以保护视网膜免受慢性有害光线的损害,能达到较高的视觉质量。

  渐进多焦式、可调节式人工晶体
  
一般的人工晶体没有调节功能,在白内障手术后看远或看近时无法调节,仍然无法摆脱老花镜。而渐进多焦式、可调节式人工晶体带给患者清晰的远视力,同时,看近好像戴了大约3D的老花镜(俗语说300度),为患者提供了由远而近的全程视力,更接近生理要求。

  非球面人工晶体

  是经常使用的一种高端晶体。常规人工晶体植入后显著增加人眼的球面像差,夜间视力降低,瞳孔散大时出现眩光和对比敏感度下降。而人工晶体非球面改良扁长前为双凸型,其独特之处为其光学部前表面为非传统的球面设计,可以抵消由角膜带来的正球面像差,其结果使得眼球总像差减小,提高术后的视觉效果。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晶体,如:肝素人工晶体,为特定眼病患者所用,可减少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呢?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晶体光学直径为5.5mm、6.0mm及6.5mm。直径小的优点是:手术切口小、角膜散光小、晶体重量轻,可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但目前不同光学直径的可折叠人工晶体重量相差不明显,对切口的要求相差不大,基本上这些已经不是手术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选择人工晶体重要的是有无眼底病变,即使没有,也应为以后考虑,植入光学直径较大的人工晶体。主要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激光治疗,晶体直径太小,无法行赤道及周边部视网膜光凝,视网膜病变恶化,患者仍无良好的视功能。如果能确定以后不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另当别论。

  需要考虑的另一问题是晶体的材料。硬质晶体主要为PMMA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常用和使用时间长的人工晶体材料,眼内无退变,生物相容性好,无生物降解作用,物理特性为质轻、不易破碎,性能稳定。缺点为激光后囊切开时抗激光损伤相对差。软性折叠人工晶体材料主要有硅凝胶(silicone)、水凝胶(PHEMA)、丙烯酸酯(acrysof)等。糖尿病患者要根据经济状况和实际病情决定选用何种材料的折叠晶体,选择晶体一般应以术中易于植入、术后反应轻、不易形成后发障为佳。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分享到: 更多